当前位置 : 首页  >  心理自助  >  心理知识  >  正文

公共安全风险呼唤公众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发布时间:2006-02-21 00:00    作者:    来源:     访问次数:

公共安全风险呼唤公众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2006-02-21

深圳市鹏翔公交公司司机刘某因对工作安排不满,与车队长发生口角,用刀刺伤队长,抢走大巴。现场人员报警后,公安机关沿途紧追和拦截。肇事大巴沿途撞坏一些车辆,造成多人死伤。(据新华社2月18日电)
这场令人不寒而栗的报复社会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这样的警钟:公众的心理危机,正成为社会公共安全风险的重大隐患。
笔者认为,公众心理危机的根源在于,急促的社会转型使社会分配的差距越来越大,阵痛中的公众对改革的价值认同发生了根本变化。与以往对改革充满感情支持的明显不同是,公众越来越关注个人利益的得失,公众的心理承受力正经受着巨大考验。
生活节奏的加快,眼花缭乱的新生事物,都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无尽的烦恼。部分天性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经不起方方面面的刺激,从而产生扭曲的心态、变异的心理,导致情感、理智和行为上的“错位”,进而成为社会公共安全的现实风险。
要化解因公众心理危机带来的社会风险,最根本的途径是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的根源,也就是进行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的次序互换。国家当前对弱势群体的呵护、对农民利益的关注,实质上都是政府为实现“公平优先”而做出的试水性工程,并赢得了公众的认同。但是,在当前社会分配格局、利益格局的大框架内,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平,将注定是一个高难度动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就决定了由公众心理危机带来的社会风险,在现阶段不可能单靠社会公平来消除,而应该更多地发挥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作用。
所谓心理危机干预,就是从心理层面上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如发生突发公共卫生或灾难事件,或个人遇到重大挫折等,使其心理障碍或精神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的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发生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从世界范围看,危机干预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精神文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我国现阶段,建立从专业危机干预到社区服务网络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让所有具有心理危机的人都能得到及时疏导和有效干预,则是化解当前公众心理危机的必要手段。
来源:21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