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午,我校邀请到中国地质大学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方面颇有研究的郭兰教授在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了《如何用心理学视角看待学生的问题》的报告交流会。心理中心主任赖海雄主持会议。
9:30交流会准时开始。在大家的热烈欢迎下,郭兰教授首先对在座心理辅导员的工作予以了肯定,然后开宗明义地指出了今天要讲的主题是“如何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郭兰教授首先明确了心理健康的概念,然后说明应该分别从“预防心理疾病”、“超越亚健康状态”、“自我实现”三个层次,以及遵循“个人主观感受”和“社会适应性”两个原则来理解心理健康,并举出了一个20多岁事业成功、内心却不快乐的年轻人失眠的案例来证明这一观点。紧接着郭兰教授又列举出了一系列学生可能存在的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在内的心理障碍,并以几个案例予以辅助说明。
接下来,郭兰教授谈到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识别,从心理问题的成因方面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家庭结构模式。譬如有重大的家庭变故,曾经有过被暴力或者性侵犯的经历以及被领养,被寄养等等;2.认知风格及人格。这主要是从自身的思维方面来说的;3.社会文化及教育因素;4.近期有负性生活事件或危险性情景,譬如听说父母要离婚,导致自杀;5.处于精神疾病状态;6.自杀未遂或者有自残史。由此引出了“成长发展中的历练和蜕变”这一话题。郭教授认为,很多同学遇到的心理问题是因为成长过程中被不正面不健康的情绪压抑或者经历了不好的事情。
紧接着,郭教授指出当代大学生应该对人的毕生发展有清楚的认识与规划,要明确“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人”、“我想做什么”以及“我能做什么”,这样有清楚的自我认知和理想目标的人,是很难遇到心理健康问题的。然后,郭教授又指出了大学生发展中的几种心理矛盾,包括思维与行为、独立与自制、学习与动机、交往与恋爱这四对矛盾。郭兰教授认为大学生只要能较好的处理这几对矛盾,便能有较为健康的心态来生活。
很快,郭教授的报告接近尾声。她总结性地指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是成长和发展问题,共性问题包括负性情绪,学业成绩不佳和人际关系不良,而个性问题则要针对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最后,郭教授建议心理辅导员们要切实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技能,不要直接指出学生有心理问题,严重的建议父母将其送医,并且一定要具备责任心,对学生的问题要持续跟进。
报告结束后,在座的心理辅导员又热切地提出了几个问题,希望能得到郭教授的指导建议。有老师问到:“如果学生抵制吃药,我们应该怎样劝说学生接受治疗?”郭教授答道:“尽量让医生来劝。我们采取谈判式,合作式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又有老师问道:“学生吃药很难受,无法长期坚持怎么办?”答:“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药的种类和剂量,同时要让家长了解情况,跟医生沟通。”后来几位辅导员又举出了自己遇到的一些案例,跟郭教授进行了十分专业的探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这次的交流会在各位辅导员和郭兰教授的讨论中结束,从这次的交流会中,我们对于如何理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有利于日后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展开。
编辑记者:武汉大学哲学院李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