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心理自助  >  心理知识  >  正文

大学生心理调查:战胜自我才能走出困惑

发布时间:2006-11-18 00:00    作者:    来源:     访问次数:

大学生心理调查:战胜自我才能走出困惑

2006-11-18

    世界知名的成功学专家拿破仑·希尔曾说过:“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现在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化能力、就业、人际、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由此引发的各种心理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日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八城市对2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显示,75%的同学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半数大学生对毕业后的发展感到迷茫,人际关系,情感问题同样让他们感到身心疲惫,焦虑、自卑、保守、抑郁、浮躁等心理问题如同阴云般笼罩在他们周围。
    人际关系、社会能力、就业、情感成为四大诱因
    大四的学生小宋是他们系有名的“考证专业户”,他所学的国际贸易专业就业形势不乐观,为了增加就业的“筹码”,他开始不停的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他的证书从“计算机二级证”、“英语四六级”、“报关员证”、“文秘资格证”等普通职业资格证到诸如AIA(国际会计师)、CFA(注册金融分析师)等高级证书共有十几种。可小宋仍然对未来感到焦虑不安,晚上时常被缺少证书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恶梦惊醒,以至于他觉得自己不能停下脚步,现在的他仍然不停息的参加各种与所学专业有关或无关的各种考试。
    在大康心理保健院我们了解到,自从保健院成立十年来共接待咨询3万多人次,其中来咨询的大学生占到50%以上,这个比例还在逐年升高。在求助者中,有倍受情感问题困扰的女大学生,也有无法适应校园生活患上抑郁症的硕士和博士。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一个考上重点院校的研究生,刚开始因成绩突出很受导师器重。可时间一长导师发现他的自理能力极差,甚至借书、领实验仪器这些小事都无法独立完成,更无法独立完成实验,最后学校不得不劝其退学,无奈之下父母将孩子送到了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心理问题成因复杂
    陕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全省四分之三以上的高校已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并在经费投入、活动场地、工作设施、人员配备等方面提供了保障。高校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组建高素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体系。在大学中开展心理健康选修课,请专家讲座座谈、开设心理健康邮箱和心理咨询热线、专家与学生在线交流等一系列措施引导帮助学生。
    据心理专家介绍,心理问题的成因复杂,往往因为某种情绪或压力得不到舒解累积而成,而很多心理问题追根溯源则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周老师是一名民办院校的辅导员,看到自己的学生经受学业、就业、竞争这“三重门”的重压出现情绪的波动时,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周老师经常找学生谈心,通过纸条、电子邮件、QQ等形式与学生交流沟通。在她看来这些孩子主要表现在心理耐受力差,这与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家长在生活上大包大揽,孩子缺乏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缺乏解决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信心,从而导致在大学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他们需要更长的适应期,加重了心理压力。
    关注心理健康从成长入手
    大康心理保健院的寇觉中院长建议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要从成长的角度入手。由于生活经历和社会接触面的局限,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不全面,所以在判断问题时带有片面性和极端性。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类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学校群体性活动和公益活动,提高社会组织能力开阔视野。从小事做起,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遇到困难不要回避,勇敢的去面对解决,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自己。学校应加大心理健康辅导力度,认真搞好心理疏导咨询工作,培养学生积极、自信、独立、从容的心态,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多举办一些心理讲座,随时注意学生思想动态,遇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