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心理自助  >  心理知识  >  正文

心理学效应之过度理由效应

发布时间:2008-10-30 00:00    作者:    来源:     访问次数:

心理学效应之过度理由效应

2008-10-30

心理学家德西发现,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外部原因,就很少再继续深思。这就是过度理由效应,该理论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并在教育和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下面是一则很有趣的故事,说的就是过度理由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和运用: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奇妙的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了。

结果,孩子们认为,他们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

这位聪明的老人所运用的,正是社会心理学上所提及的“过度理由效应”。看似简单,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反思。例如,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老师和家长不能给予孩子过多的外在理由 (比如物质奖励等) ,否则孩子会逐渐认为,他们学习的目的和原因就是为了获得这些来自父母和老师的奖励,尤其是物质奖励。而一旦没有了这些外来奖赏的刺激,孩子对学习活动很快就会兴趣全无,从而陷入让人担忧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