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心理自助  >  心理知识  >  正文

别成为爱情的人质——给你的疯狂迷恋来一支镇定剂

发布时间:2016-04-13 00:00    作者:    来源:     访问次数:

令人痴迷的“爱情”

在“爱情刽子手”这部小说里,欧文亚隆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一个疯狂地迷恋着比自己小30岁的咨询师,并且8年来都无法走出来的70岁老妇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开始的时候就很有趣,70岁的老妇人已经接受了20年的心理咨询(这本身可能就说明心理咨询不适合她),她来找欧文是因为在过去8年里她都无法走出对过去的一位咨询师的迷恋,并且觉得在她再次自杀之前,欧文也许是她最后的希望。

当欧文听到老妇人讲她和咨询师在8年前上床并且有28天的“相爱”时,他心中充满了愤怒,他觉得这个咨询师一定是反社会人格,并且利用老妇人来满足自己的某些需要。整个咨询进行的无比艰难,当5个月已经过去,欧文发现老妇人还是深深的陷入自己的痴迷中根本不想走出来时,他使出了自己觉得是王牌的一招:直接找来她的迷恋对象进行会谈,彻底打破她的幻想。

然而会谈完全出乎欧文的意料,他没有想到原来这位“没有道德底线”的咨询师,竟然当初是因为精神疾病并且迷恋印度禅修,觉得自己可以跟万物融为一体,并觉得自己可以满足老妇人的一切要求,直到最后老妇人要的太多,自己再一次陷入精神疾病的发作,才在28天后跟她中断了所有的往来,后来也停止了自己所有的咨询工作。

更意想不到的是,欧文满心欢喜的以为他和老妇人的咨询终于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开始了,老妇人却在这个时候提出彻底中断咨询。她说自己现在已经失去了希望,连最后那1%的跟痴迷对象重归于好的机会都被欧文破灭了,她再也不想做任何心理咨询了。

这个故事让我有些震动。欧文在小说里形容自己是一个爱情刽子手,专门斩断那些根本就不是爱情的痴迷和迷恋。然而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对于某些人来说,生活在幻象中永远不醒来,要比醒来去面对残忍的现实更好?换句话说,麻木的快乐和真实的痛苦,你到底要选择哪个?

爱上的并不是任何人,而是爱情的影子

欧文问老妇人说:“你觉得你爱他什么,你甚至一点都不了解他。”

我想老妇人爱上的正如她自己所说,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想法:那个比她小30岁,年轻英俊,知道她所有的脆弱和不堪但仍旧愿意接纳她的全部的咨询师,竟然还可以爱上她。她爱的并不是他,而是他的出现给予她的生命意义。

在跟那位年轻的咨询师“在一起”之前,老妇人的一只脚其实就已经踏入了坟墓:她很早就结束了自己唯一热爱的舞蹈事业,很早就跟丈夫没有了性生活,很早就觉得生活百无聊赖并且在20年间都没有间断地服用着抗抑郁药物。正如她自己所说,跟他一起的28天是她人生最快乐的日子,因为一个年轻的生命在知晓自己全部的情况下还愿意跟她做爱,还愿意跟她在一起,让她已经渐入坟墓的灵魂突然找到了新生。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这本书里也提到过“I love you because I need you. (我爱你是因为我需要你)和“I need you because I love you.”(我需要你是因为我爱你)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我们愿意把真正的爱定义为给予,定义为一个对整个人性的世界观而并非专门针对某个人,那么爱和需要就像是长相相同但性格却截然相反的一对双胞胎,“需要”高声呐喊着说:“我要我要我要,你要来满足我”,而爱则柔声细语的说:“我在思考你真正需要什么,我还能为你做点什么吗?”

真正的爱并没有“陷入”的过程,它更像是一种状态。英文里总说起“fall in love”(坠入爱河),可是真正的爱并不需要坠入,因为它本来就在那里,是一种我们对待周围所有人的方式。从这个角度说,所有的迷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迷恋的对象其实根本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它们能满足我们的某些需要,我们将自己的迷恋对象视作填补自己缺失部分的工具,而非当作一个我们全然接纳和尊敬的人。

我又想到了自己听到的不同版本的无数个痴迷的故事,每一个都让人心疼。

当然我自己也曾陷入到这种迷恋当中,一方面嘲笑着专辑的痴情,一方面好像也被自己感动的不行。我想到11年那个少女时代的自己,在高中教学楼二楼的落地窗前每天晚上看着窗外操场上那个我熟悉却又陌生的身影,“喜欢”他很久却几乎都没有跟他说过话。当时喜欢画漫画的自己,还因为知道他也喜欢而暗自窃喜。

说来故事也很戏剧,迷恋他的整个高中时代里,我们的对话不超过10句。后来上大学后有个叫做人人网的东西让我又跟他有了联络,可是我却讶异地发现他写的东西和说话的方式其实让我感到有些厌恶(可能是因为带了太多脏字)。我发现这么久以来我喜欢的都只是自己编织的童话,喜欢的是可以用他的形象作为媒介,去创造一个符合我全部期许的人物。说的更直白些,我喜欢的根本不是他,而是这种可以去喜欢一个人的感觉,他在其中,只需要贡献出自己帅帅的身影便好。

迷恋的幻象终将被打破,因为还没有幻觉可以维系一辈子。一个善于自我欺骗的人也许可以在幻想里生活一段时间,但最终,当事实不可避免的袭来时,当幻觉最终还是破灭后,迷恋的背后也许有着更深层的恐惧与无意义感。

一边在幻想中享受亲密,一边在现实中逃避亲密

这是一件令人有点百思不得其解,想明白之后又觉得特别有趣的事情。

我的一位朋友疯狂的迷恋一位姑娘,也因为这位姑娘来到了北京工作,可惜姑娘并不想成为他女朋友,但又没有停止跟他的暧昧。姑娘会偶尔跟他吃饭,看电影,甚至还说些很暧昧的话,但是也跟他表示自己不久就会出国。他跟我说他已经move on了,但我分明就觉得他是在等她,他跟我的交谈中,3句话之内就会出现她的名字,有的时候我甚至有些不耐烦了,很想问问他想要迷恋到什么时候。

后来姑娘去了欧洲工作并且打算在那里定居,他的这一段迷恋也只能作罢,但我没想到的是,很快他又找到了新的迷恋对象,一个比原来那位更漂亮的南方姑娘。很快,他跟这位姑娘表白,但是被姑娘拒绝了。他并没有放弃,后来又跟姑娘表白了第二次,同样也被拒绝了。

就在我以为他终于可以 let it go 的时候,他突然对我说:“我想在等等看,等她过完生日再说。” 当时我真的有一种怒火,我很想说:“你要等什么,一个不喜欢你的人在过完生日之后就会喜欢你了吗?”,可是我忍住了,我什么都没有说,因为我知道我说了也只是徒劳。

后面他开始每天在朋友圈里发东西,所有的话和画,分明都是写给和画给她的。每次我看完之后总有种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我很想扇他一巴掌,告诉他说:“你清醒一下吧!”,一方面我又很心疼他这么折磨自己,让自己一次次的陷入迷恋的困境。

我似乎感觉到他的生命因为自己的一次次痴迷而停滞不前,那些根本就跟他幻想出的对方大相径庭的信号他并不愿意接收到。我甚至有时候不得不这样去解读他:也许痴迷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因为真实的世界对他来说太乏味。一个觉得自己“是为爱情而生”的人,把所有的人生意义都建构在爱情的得失上,根本就没有精力去爱自己和身边的其他人。

他一边在幻想中享受“亲密”,一边在现实中逃避亲密。好像周围那些真实的,那些愿意去接近他的姑娘们,他都没有兴趣。因为其实真正的亲密根本没有性别之分,它就在你跟周遭每个人的互动当中。真正的回到现实中,我们可能要问问自己:我们喜欢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吗?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我们能在自己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得到深深的意义感并且觉得自己很有价值的活着吗?我们是不是爱周围的每个人,是不是关心他们的感受,还是说除了我们迷恋的对象,其他人都无关紧要?

最终我想迷恋的背后,隐藏着欧文亚隆说的人类最深层的对孤单,死亡和无意义感的恐惧。而战胜迷恋的方法,可能就需要我们拿出最大的勇气去看到现实,看到自己所编制的囚禁自己的网,去面对生命给我们每个人的难题:不可避免的孤独根本就没有意义,需要我们自己构建意义的人生。

我的那位朋友昨天跟我说,他再一次收到女孩的拒绝,这一次他真的决定要走出来。他说他发现自己原来一直都没有关照自己的感受,即使受了委屈也从来不知道表达,现在他开始明白自己的感受也是很重要的,他要开始照顾自己了。

听他说完我突然感到莫大的欣慰。我感觉到似乎他终于开始面对自己了。当然前方的路还很长,迷恋被打破后,如何让自己“惨淡的人生”丰富起来,可能比打破迷恋还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力量。但这不也是生命的魅力所在吗?我们一次次的突破自己,一次次地向着更自我实现的方向前进着,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感到惊讶。

其实我从来都不觉得时间可以治愈什么,真正可以治愈我们的,是心中的那份对自己的真诚和好奇。外界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我们迷恋的对象,当然爱情是最方便的一个,但当我们不断向外求索,不断需要“抓住”什么的尝试都失败了之后,能否对自己那其实还陌生的灵魂升起一种由衷的敬仰和好奇?能否开始对另一个灵魂,也升起同样的尊重与好奇?

亲密并不难,但是你先要和自己亲密。

——转自壹心理,Joy Liu壹心理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