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就业 压出大学生心病
2006-05-27
核心提示
“前来就诊的学生里面,有两成出现交际困难!”中华医学会福建精神科学会主任委员张仁川说,5月25日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张仁川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示担忧。
今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主题是“快乐自在我心———健康、自信的心理,让我们尽情体验快乐的感觉!”可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来临之际,我们却仍旧听到,为数不少的大学生走入抑郁和自闭中,一些诸如自杀等惨烈的悲剧也继续发生着。
频频翘课“失踪”,“魔兽世界”寻自我
“我讨厌和任何人说话,甚至讨厌和同学在一起。”福州某高校大二学生小张如是说。
曾经对他进行过心理辅导的老师告诉记者,小张上了大学后,因为人际沟通能力本来就不好,加上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小张把内心封闭起来,不太愿意和同学交流。到大二时,小张变得更加自闭。这时,他发现了一个能够发泄心灵苦闷的方法:网络游戏。于是,小张开始通宵上网玩游戏,经常一“失踪”就是好几天,一个月他只花几十元来吃饭,其余的生活费全用在网络游戏上。
针对小张的情况,心理辅导老师一方面帮助他改善人际交往能力,在同学中找到可以谈心的朋友。一方面给小张分析自身优点,根据优点制定出人生职业规划,在老师和同学的努力下,小张正在一天天摆脱“网瘾”。
恋爱、就业,硬逼出心病来
“大一遇到新生适应问题,大二对学业、生活感到茫然,大三容易出现情感问题,大四面临就业压力。”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张老师这样告诉记者。
中华医学会福建精神科学会主任委员、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张仁川表示,就目前的现状看,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其中,情感造成的心理问题占主要位置,其它心理问题包括人际关系处理、就业压力和学业压力。
张仁川说,当前,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因感情问题造成心理困惑的大学生由5年前的35%左右,上升至现今的50%左右。恋爱观的改变、性观念的开放可能是大学生情感困惑增多的原因。大学生因情自杀或伤人等在诸多媒体上屡见不鲜。
心理咨询室,如何丢掉病耻标签
记者从福建医科大学、闽江学院、福州大学等高校了解到,为了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扰,他们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来咨询的大学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可为什么仍旧无法阻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我省的几位心理专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目前高校心理咨询室的咨询人数增加,一方面说明社会压力导致不少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但另一个方面,并不能单纯从咨询人数的上升来臆断大学生已经开始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他认为,心理咨询并非一个简单操作就可行的“小动作’,而是一个需要专业人士及早发现、及时诊疗的“大工程”,高校一些心理辅导人员素质的提高也十分必要。
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张仁川分析认为,目前高校或校外专业的心理辅导,仅仅停留在“消防队员”的角色上,即出现了问题,才开始进行诊疗。而事实上,对心理健康的辅导更重要的在于“预防”。
张主任说,他曾经去看过很多高校的咨询室,觉得很有可取之处。但他发现,“病耻感”使得很多学生都是被学校和专家发现了心理问题才被迫接受治疗和咨询的,绝大多数的学生处于被动的阶段。学生们患了感冒可以坦然医治,有了心理问题却三缄其口,甚至很多家长明知孩子有疾病也不让其接受治疗。
另一个方面,他认为心理咨询的普及水平也制约了咨询室的效力。很多大学生对这些咨询机构缺乏基本的认识,更没有深入的信任,因此才导致心病难医。
来源:福建之窗 2006-05-27 《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