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2006-11-1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为全社会所关注,究竟什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呢?日前,南京师范大学傅宏教授等一批心理学专家与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们进行了交流。他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包括学习兴趣的保持、自我意识的认识、情绪心境的调控、人际关系的把握、人格品质的塑造、环境能力的适应以及心理行为的把握。
参加这次开放式心理健康教育交流的有德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乌特·宾德女士、南京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桑志芹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张晓文副教授等10多位中外心理学家。专家们指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环境适应不良、自我管理困惑、人际交往障碍、交友恋爱受挫、考试紧张焦虑、求职择业矛盾、人格发展缺陷、情绪调节失衡、经济困难压力等心理问题。据有关统计,目前16%在校大学生不同程度有着心理问题。
面对学生们在心理咨询中提出的厌学、考试焦虑、情绪障碍、自我认知障碍、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心理学家们指出: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朋友的角色,多多与大学生聊天、沟通,通过灌输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让他们知道心理疾病并不可怕,帮助他们懂得什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针对前一段时期被有关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大学生情侣公开场合不文明行为双双被开除”事件,南大桑志芹教授认为,大学生情侣的不文明行为,一方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利他主义人生观的缺失,过分提高自己的存在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对幸福和心理健康界定的模糊。心理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关爱他们的心灵、关注他们的健康。
德国心理学家乌特·宾德女士本次还带来了《人际交往中的人文关怀》专题报告。针对中国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障碍比较明显的问题,乌特·宾德女士说:人际交往是双方的,如果一方得不到心理的满足,就会产生交际障碍。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角色转换频繁,因对他人的关爱缺乏足够的认识,其困惑心理就会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