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心理自助  >  心理知识  >  正文

衣柜不宽,藏着你的天堂

发布时间:2015-11-14 00:00    作者:    来源:     访问次数:

衣柜不宽,藏着你的天堂

2015-11-14

——亲密关系、出柜与性少数群体

文 | 清流 简单心理咨询师




一、LGBT的性身份认同之路


LGBT是指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


性身份自我认同,不管是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或其他情况,都有性身份自我认同的过程。对于很多异性恋来说,可能在无知无觉当中就完成了这个过程。但对LGBT的朋友来说,情况不太一样,因为性向与社会所期待的有所不同,于是会遇到更多挑战,因此也在性身份自我认同方面走过一个特殊历程。


关于同性恋者的性身份认同过程,学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凯斯在1979年提出的六阶段划分:


❶认同困惑(identity confusion)

当第一次察觉到自己性向跟其他人及社会期待的不一样时,当事人会产生一定的内在冲突。藉由内在冲突,当事人会去了解更多的信息。因为能了解到的信息非常少(相对与异性恋者而言),很多当事人在一开始并不是很愿意接受自己的性向的,可能会否认或者是防卫。每个人经历此阶段的时间有长有短。


❷认同比较(identity comparison)

在这个阶段,当事人开始慢慢接受自己的同志倾向,内心的不安已经减轻一些,但是接下来要面对社会的疏离感,尝试寻找新的人际网络。此阶段,当事人还可能为了避免负向评价,对外仍保持异性恋的形象。


❸认同容忍阶段(identity tolerance)

此阶段当事人对自己LGBT身份有更强烈的认同,知道自己有这方面的人际、情感、性的需要,所以开始比较大面积的接触LGBT文化。但是这个阶段还不是真正的接受,更大程度上说可以容忍自己是LGBT。如果此阶段的经验是正向的,会帮助当事人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是负向的,可能会让当事人更加贬抑自己。



❹认同接纳阶段(identity acceptance)

一般当事人已经能够较好的以LGBT的身份有效地生活,比较融入到同志或是LGBT的社群中。很多人在这个阶段选择性地暴露自己的性身份。(虽然这个认同的过程和出柜之间并没有完全的直接关系,但也有很多人选择在这个阶段出柜。)


❺认同骄傲(identity pride)

在这个阶段,当事人已经相当接纳自己的同性恋特质(或者已经有一个较好的同志圈子了)。越是因为接纳自己的LGBT身份,也越能对于社会或他人对自己的敌意就更加在意。会更加关注和偏爱LGBT的同伴,也希望能够推动这个社群的发展,希望能够被一般大众接受。


❻认同整合阶段(identity synthesis)

在这个阶段,当事人不再对异性恋抱有敌对态度,能够认识到同性恋和异性恋的异同,也能意识到各自的价值。会尝试和异性恋发展支持性的互动关系,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


了解性认同的阶段,对于选择亲密关系的伴侣能够有一些帮助:可以在选择伴侣的时候看看对方是在什么阶段,处于同样认同阶段的双方,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感受和想法,出现矛盾的几率可能会小一些。当然也并不是说只有同阶段的才适合在一起,了解对方所处的阶段,了解在一起后可能会面对的挑战,能够让你有更好的心理准备。


二、出柜的四项条件


出柜是指把自己的LGBT性倾向或者性别认同,自愿地暴露给一些人,如父母、朋友、同事等。几乎所有的LGBT都会考虑出柜的问题。但我并不赞成冲动的出柜,最好在满足下面这四个条件的情况下再出柜:


❶ 确认并接纳自己的性倾向

如果自己对于自己的性向尚没有非常接纳,那也无法应对出柜后面临的更大的社会压力。在上述的性认同阶段中,后面三个阶段的当事人更适合出柜。因为此时已经能有较强的自我接纳,并且也拥有更多的社群支持。


❷ 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和生活能力

在LGBT人群中,较早期的出柜者可能还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当生活上还需要依赖父母时,可能会被以切断经济来源所威胁,很难出柜成功。如果是经济比较独立了,或许可以自己待一段时间,也让父母冷静冷静,这对于出柜其实是有帮助的。


❸ 出柜的心态理智客观

非常不建议冲动出柜。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在和来访讨论出柜问题时,也要求来访全面地看待这样一个话题,不要以“我的伴侣出柜了,Ta要求我也出柜”作为出柜的理由。本来双方很想能够同步出柜,但是因为双方或许面对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出柜,一方遇到的阻力或许很少,而另外一方或许会遇到很大的打击,这反而不利于双方的亲密关系。


❹ 对于出柜对象的接纳程度有一定的准备

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往往会要来访者预想下出柜对象可能的反应,并提前练习如何应对这些反应,其实大家对于父母的反应多少会有些预测的,可以提前练习下如何应对父母的反应,以免乱了阵脚。


以上四点可以作为出柜的参考条件,如果没有准备好,我们不建议盲目的出柜,这反而会给自己造成更大的困扰。


三、关于出柜的几个问题


❶“等我有了固定伴侣再出柜”?


这种想法有其合理性,因为出柜是件蛮重大的事情,或许还可能是个长期斗争,当然希望能够有人在身边陪伴会得到更多支持,也有人会觉得有伴侣在身边,会让自己的性别认同更加坚定。


其实如果是这种情况,我反而不建议出柜。有伴侣的时候认同就强一些,没有伴侣时认同就弱一些,这本身就说明了对自己的性向接纳程度不高,很可能是需要别人来接纳自己,自己才会接纳自己。而这样脆弱的自我认同,或许不能很好地应对社会和他人的反对和不接纳,也很难有稳定的心态和生活。



❷“我想和伴侣一起出柜”?


如果伴侣尚且没有达到上面所讲的出柜四个条件,请不要逼迫伴侣出柜。这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不尊重伴侣的表现,而在亲密关系中,一旦不尊重对方,亲密关系也会出现问题;另一方面,没有具备上述四个条件,出柜是极有可能失败的,而伴侣一旦出柜失败,你们的生活也一定会遇到非常大的冲击,


出柜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个人的决定,虽然会对关系造成影响,但是关系中尊重双方出柜的步调,这本身就是LGBT关系中比较核心的要素之一。



其实LGBT之间的感情是面对很多社会压迫和挑战的。这样每一段感情都是非常非常珍贵,尽量地珍惜,互相去支持。





更多问答:


1.对于直人的同性出柜或表白会不会伤到对方?

这个事实上不太好一概而论,要取决于对方有多恐惧同志。如果不恐同,可能谈不上伤害对方。如果恐同就会事实上让他觉得受伤害了一样,但是这并不是你的问题。不过对直人表白,我想这个成功概率是比较低的。


2.如何确定自己是不是同志?

这个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实在我们说的自我身份认同之前,还有一个问题阶段,就对当事人来说是一个探索阶段,尤其是在15岁到25岁之间。同性向最终的确定性指向是靠自己确定的,也就是说你自己最终去确立这一点。


3.如果家人或朋友,好长时间都不同意,这个该怎么办?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力,父母确实有可能不同意,我们也没有办法完全的改变他们的每一个想法。这个时候如果有情绪的问题就应对情绪问题,如果感觉爱的压力好大,听起来就像关系问题了。也可能是个人与家庭界限的问题:父母的界限对我们的界限可能是过度的,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内心和父母之间设定一个比较健康的人际界限,才能让对方的反对不过度的影响到自己。这个可以找找资料看一看,也可以找咨询师聊一聊,


4.关于形婚,咨询师怎么看?

每个人有不同的态度。从我个人以及我的观察来看,我其实不太鼓励行婚。因为我看到很多为了躲避压力进入到行婚之中,但其实行婚中压力并没有减少,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更不说有时候还伤害了跟你行婚的人,也伤害了你自己的伴侣,


5.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冲突?如何应对自己的养老问题?

如果父母能够认同我们就太好了,但事实上很多时候父母是没有办法认同的。我会更多愿意和你聊聊如何和父母设立边界的问题:不要对父母的任何压制都全盘接纳,不要成为父母的膝跳反射,这样其实是被父母完全控制了。


另外,我觉得为了养老而生孩子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如果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想的就是你给他交养老金,我觉得我们自己心里也不好受。所以可能我们需要寻找更多的独立养老的方式,网上也有很多关于丁克家庭的资料,可以了解一下。


6.性取向会不会变?(会从LGBT变成直男直女么?)

这个还在研究,我只说我临床上的观察。据我观察,性取向一般来说是不会变化的。我曾经见到过一些特殊的情况,由直的变弯的,比如说遭受了性暴力诸如此类的,但是我见到的情况几乎没有弯的变直的。这只是我个人在临床上的观察的来的,比较权威的说法,大家还是需要再找一些科研结论的。

——转自简单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