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心理自助  >  心理知识  >  正文

为什么在学习中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开始学就会变得困难?

发布时间:2016-04-20 00:00    作者:    来源:     访问次数:

通俗地讲就是,在你学习的时候,大量的相关信息从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提取出来进入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在工作记忆中,这些信息被快速加工处理,你会感受到一种信息的“流畅感”;在你休息的时候,原先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又全都回到了长时记忆中;当你想重新开始学习的时候,你又要一点点把那些信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需要你耗费一些努力,花一点时间来回复状态,这时你还无法达到曾经感受过的那种“流畅感”,反而可能会感到一种“阻滞感”,这种感觉也许会让你有一点点受挫,进而诱使你放弃继续学习。而你拖延的时间越久,重新进入状态所需的时间也越长,你的阻滞感可能会越严重,这样你就越容易放弃,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问,那么我是不是应该集中时间、一鼓作气式地学习呢?

其实不是这样。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从一个较长期的角度来看,分散学习(spacing learning)比集中学习(massing learning)的效果更好。而分散学习效果更好的原因,恰恰在于我刚才讲的“阻滞感”。所谓的“阻滞感”也好,“流畅感”也好,都是人对自己学习过程的一个主观感受。而这些主观感受恰恰具有一种“欺骗性”。当人在集中学习时,经常受到“流畅感”的熏染后,会误以为自己对眼前的学习材料已经悉数掌握,从而高估自己的学习成果。举个例子,假设你在背一首古诗,现在背几遍记住了,然后过十分钟又尝试背一遍,顺利地背了出来,这时你会自信地认为自己确实已经把这首诗背下来了,于是就不再去背,转而背下一首,但三天以后如果再让你背,你很可能就忘掉了。而“阻滞感”的好处是,你可能会低估你学习的效果,这反过来会促使你增加学习的投入,并且更有难度的记忆提取过程意味着更高的提取强度,而这个强度会增加记忆的牢固性,练大脑就像练肌肉,适当地增加负荷才能有更好的效果,没有挑战怎么行,所以阻滞感反而会成为你学习的一个契机。

所以说,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寻求挑战、往“难处”寻的过程,心理学家将之称为desirable difficulties。学习之后休息一段时间甚至休息较长一段时间都无不妥,只要你能用意志力扛住开始那一点点的不适,那么这种坚持就一定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转自知乎精选,“我只是OTC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