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心理自助  >  心理知识  >  正文

从乔任梁到《釜山行》:一场集体无意识的喧嚣

发布时间:2016-09-23 00:00    作者:    来源:     访问次数:

早晨一觉醒来,乔任梁去世的消息彻底被证实。网上疯传着和抑郁症有关的文章,各个公众号充斥着这个名字,从健身类到保险类,从心理科普到娱乐八卦。虽然众明星呼吁要让逝者安息,可是谁能告诉我,被各种消费和无端揣测死因的这个28岁男生如何才能安息?所以,现在即使我在这里码字,每一个字都在告诉自己要尽可能慎重,那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对所有“抑郁症”患者的尊重,也是对十年前自己喜欢的人的尊重。

2007年那个夏天,《加油好男儿》的比赛,乔任梁,李易峰,井柏然,付辛博,双双被粉丝们组合成“乔峰”“BOBO”,一时迷倒众多粉丝。只是众所周知,选秀出来的明星多是当下的狂热,结束后很多都销声匿迹。到现在,我对他有印象的作品也仅仅是那部《夜店》和最近一次看《快乐大本营》。

然而,2016年9月16日晚上十点多,和以往没什么不同,韩老师躺在床上百无聊赖的刷朋友圈,刷到一条乔任梁去世的消息,第一反应是:不可能,这种八卦太恶毒。接着,微博将近瘫痪,各种八卦号纷纷爆料死因,各路吃瓜群众甚至官方微博接踵而至:有的说,这小子要火;有的说亲眼目击现场;有的表示不能相信;有的甚至恶言相向......这个时候,大家想要的还只是一个真相吗?一件沉重的事情已经变成了群众集体无意识的一场“狂欢”。

集体无意识就是一个群体,或者一个民族同时处于无意识的支配下采取的没有觉知的行为。这种行为没有谁来领导,没有人来号召,整个群体都以无意识地进行。

明星突然死亡,在中秋佳节这个时间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而到现在都没有被证实的死因更是唤醒了大众的好奇心:开始说是SM,大家一窝蜂去百度“窒息性性爱”;后来说是抑郁症,《我有一条黑狗,它名叫抑郁》的动画片一夜之间转载超过一千万。大量转载的背后,你真的了解抑郁症了吗?

这让我不由想起在这个中秋假期被朋友圈刷爆的一部电影《釜山行》。片子的确是一部可圈可点的好片子,反应的内容也是发人深思,只是不想在这里再去讨论内容和反思,因为相信你已经在朋友圈看过无数次影评了:

“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人性”;

“人心禁不起考验”;

“比丧尸更恐怖的是人心”;

“最后结果改成孕妇和女孩被枪杀,又会怎样”;

“终于把《釜山行》刷完了”;

“大家都在说这部电影,今天我也看了”

......

诚然,一部好的电影会引起大多数观众的共鸣,可是这些共鸣背后又有多少是跟风后的结果,多少是基于自由意志的独立思考?

而国人的集体无意识行为更是遍布各个领域:

非典期间的疯狂抢盐;后来盛传的吃绿豆治百病;父辈普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觉得孩子考个好大学毕业做了公务员就是有一个稳定体面的工作;大量的年轻人对追星乐此不疲;乃至邻居街坊见面后习以为常的“吃了吗”的寒暄......众多集体无意识行为和越来越少独立行为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呢?

一、对信息的依赖。当信息掌握的越少时,就会出现越少的独立行为和思考。

回到一个月前娱乐圈的热点王宝强事件,从开始宝强的离婚声明到后来马蓉的回应,似乎有着很多重量级的证据,然而这些所谓的证据都是有一个共同特点:含糊不清的表达,不甚清晰的指向。网民们对这种戴绿帽抓小三的新闻向来乐此不疲,于是一个个化身福尔摩斯,名侦探柯南,从照片、微博互动开始抽丝剥茧,微表情心理学、人际交往距离分析纷纷上场,各种臆想之后,自己倾向的结果被证实,而真相早已不那么重要。

《釜山行》中,男主一群人艰难穿越几个车厢的僵尸后,来到安全车厢的门前,自私男大喊一句:“他们被感染了”,群众们的反应还记得吗?纵使不确定,但是处于自保的本能让他们选择了拒绝接纳那些没被感染的同类。

二、对一些共同规范的遵守,成了一种心理准则和定式。

在不同的民族和群体中,这种规范显得异常严肃和不可逾越。比如人死必须穿黑衣或者白衣,否则是对死者不敬;中国人选号码最中意的是8,因为和“发”有着谐音;哪怕是很有特色的“中国式过马路”,即使大家都知道违反了交规,但是法不责众,大家都这样。

在这种共同规范遵守的背后,又多了一层“从众心理”的作祟。所以,当一个团体凝聚力变强的时候,即使这个团体出现一些错误的行为,大家仍然倾向于跟着大众的步伐走,按照群体规范做事。

集体无意识下的我们应该怎么活着?

集体无意识下的我们每个人都像山顶滚下来的石头,咕噜咕噜一直往下滚,控制不住自己。所以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高层自我有多么重要。

要想清醒地活着,就要与这样那样热闹的人群以及他们制造出来的事件保持一定距离,独立感知和思考,独立记忆和行动。

卡尔.荣格说:“向外看的人,做着梦,向内看的人,醒着,只有窥视自己内心的人才是清醒的”。试着去看到自己的内心吧,而不是盲目的跟从。

最后,乔任梁,感谢你在2007年的夏天给我带来的那束光,愿意在另一个世界依然可以坚持自我,露出你桀骜不驯的笑容。

作者:韩婧转自《壹心理》